毛主席与各地军区领导一一握手寒暄,大家随后入座。坐定之后,毛主席才缓缓开口说: 各位都到齐了吧?我瞧着一、四方面军的同志都来了,唯独二方面军的贺龙还没到呢。 没人应声,大家对毛主席突然提到贺龙元帅都感到意外和不解。毛主席见状,继续说道: 我认为处理贺龙的事情不对,我得为此担责。那时,我轻信了林彪的单方面说法,这完全是我的错。 周总理立刻坦诚地说:“我没能妥善照顾好贺龙同志,这是我的责任,我做得不够好。” 地方领导们终于明白了毛主席对贺龙元帅的看法。早在十个月前,毛主席就曾对张春桥表示:“我认为...
毛主席与各地军区领导一一握手寒暄,大家随后入座。坐定之后,毛主席才缓缓开口说:
各位都到齐了吧?我瞧着一、四方面军的同志都来了,唯独二方面军的贺龙还没到呢。
没人应声,大家对毛主席突然提到贺龙元帅都感到意外和不解。毛主席见状,继续说道:
我认为处理贺龙的事情不对,我得为此担责。那时,我轻信了林彪的单方面说法,这完全是我的错。
周总理立刻坦诚地说:“我没能妥善照顾好贺龙同志,这是我的责任,我做得不够好。”
地方领导们终于明白了毛主席对贺龙元帅的看法。早在十个月前,毛主席就曾对张春桥表示:“我认为贺龙是清白的,没有问题。”
然而,张春桥却选择对上欺瞒、对下敷衍,表面一套背后一套,装作毫不知情,结果此事仅被极少数中央领导所知晓。
然而,贺龙元帅再也听不到这些声音了。早在1969年6月9日,因长期受林彪等人残酷迫害,他在301医院不幸去世,享年73岁。
为什么毛主席经常提起贺龙元帅?周总理又为何自责,觉得没照顾好贺龙元帅是他的过错?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?
贺龙元帅曾深情写道:“我爱桑植,皆因父亲深爱此地。”这句话充分展现了元帅与故乡之间那份难以割舍的深厚情感。
其实,成功常和成长环境紧密相连。贺龙元帅之所以能立下赫赫战功,和他来自桑植这个地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
1896年,贺龙元帅在桑植诞生。那时,这片土地上早已汇聚了白族、苗族、土家族等28个民族的居民,他们散落在桑植的各个山脚下。
过去,少数民族间交流稀少,逐渐养成了勇猛刚强的性格。贺龙元帅就是在这种相对封闭、民风剽悍的环境中逐渐成长起来的。
贺龙7岁那年进了私塾,但家里太穷,只读了5年就上不起学了,只能无奈放弃学业。
12岁那年,他随姐夫去驮马,走在崎岖的山路上,狂风呼啸。这不仅磨炼了他的身体和心性,更让他的心思飘向了远方,飘向了祖国辽阔的土地上。
贺龙少年时就爱打抱不平,慷慨大方,这样的人在史书上常被称为“豪侠”。他果然没有浪费这个称号,始终保持着这种英勇仗义的精神。
1914年,他积极响应孙中山先生发起的辛亥革命,加入了中华革命党,并在桑植一带开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武装斗争。
1917年末,他仅凭两把菜刀起家,逐渐壮大队伍至百余人,后来还担任了援鄂军第一路总司令麾下的游击司令。
这句话极具历史韵味,简洁明了,仅用几句话就生动描绘了一段跌宕起伏的革命传奇,展现了简约而不简单的美感。
之后,他投身革命军,四处征战且战功赫赫。他坚定支持孙中山先生的方针,并亲自率领部队奔赴北伐前线。
他因立下赫赫战功,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,成为了北伐军左派将领中的杰出代表,宛如一面耀眼的旗帜。
1927年,贺龙的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,他不再信仰三民主义,而是转而坚定地相信了共产主义理念。
贺龙非常机敏,就在那一年,蒋介石联合帝国主义和大资产阶级,背叛了革命,并发起了震惊全国的“四一二”反革命政变。
政变导致国共首次合作破裂,共产党遭遇重创。然而,贺龙并未气馁,他坚守信念,誓与中国共产党同舟共济,共渡难关。
1927年8月1日,中国共产党携手国民党左派,迈出了武力对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步。尽管贺龙当时还未成为党员,他仍是这次行动的重要领头人之一。
南昌起义有力挫败了国民党的狂妄气势,极大地激发了全国共产党员的革命热情,这次行动在历史上被称为南昌起义。
第二年年初,仅隔数月,贺龙再次领导荆江两岸的年关暴动和湘西起义。凭借在家乡桑植的革命经验,他迅速与周逸群、段德昌等人创建了红二军团,开辟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。
后来,他带领红二方面军屡次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堵,多次帮助友军成功突围,为长征胜利后三大主力部队的顺利会合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抗日战争打响后,贺龙担任八路军一二零师师长,他带领部队奋勇杀敌,立下赫赫战功,歼灭了大量敌人。
在协助国民党军队赢得多场战斗后,部队转向晋西北地区,接连攻占七座县城,成功建立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。
在冀中平原上,我军连续四次战斗均获胜利,特别是河间齐会战,成为平原歼敌的典范。此后,像当年的“反围剿”一样,多次成功抵御了日军残酷的大规模扫荡。
抗战结束后,贺龙根据党中央安排,先和聂荣臻一起,成功解放了晋中的大片区域。
他协助彭德怀指挥西北战场的战斗,同时负责后方建设和财经管理,为西北地区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,堪称“幕后策划高手”。
毛主席称赞贺龙是红二方面军的领军人物,对敌斗争坚决,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。这样的评价十分贴切,既展现了主席的睿智,也体现了英雄间的相互敬重。
王维曾写道:“他孤身一人,在战场上辗转千里;仅凭一把剑,就抵挡过百万敌军,英勇无比。”
用这句诗来形容贺龙元帅,确实很贴切。他虽不能以一剑敌百万雄师,但孤身征战数十载,在这战火连绵的岁月里,他的征途远超三千里。
后来,贺、刘、邓三位领导人携手推进西南地区的建设与生产,为和平解放西藏打下坚实基础,并有力促进了西南地区的繁荣发展,贡献卓越。
1955年,他荣获元帅军衔,后来还担任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等要职,在我国众多领域都留下了卓越的贡献。
1959年,彭德怀元帅不再担任国防部长。罗荣恒元帅建议由贺龙接任,但毛主席深思熟虑后,决定让更年轻的林彪来接替这个重要职位。
贺龙元帅出任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,携手大将罗瑞卿,共同致力于新中国国防事业的建设与发展。
另外,贺龙元帅对足球、篮球、排球这“三大球”的发展非常上心,他曾坦言:“要是这三大球没搞好,我见了马克思心里都不踏实。”
贺龙元帅在比赛输掉后,居然把全体球员都送去部队接受军事锻炼,还常亲自去查看。他身为大领导,能做到如此用心,真是费尽心思啊。
周总理出访欧亚时,他常伴左右,致力于加深中外友谊,推动建交顺利,还努力促进各国的体育交流,为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好关系作出了诸多贡献。
建国后的二十多年间,贺龙元帅对中央的指示始终抱持着同一种态度:坚决执行,不折不扣,全心全意地落实每一项决策与要求。
“只要毛主席交代的任务,我一定全力以赴去完成,绝不推辞。”
就像常说的“我是建设的一块砖,哪里需要我就搬到哪里”,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人民的军队,无论是高级将领还是普通士兵,都始终坚守这一原则。
自长征后,贺龙元帅就再没回过家乡,那些为革命英勇牺牲的乡亲们也一样。正如楚霸王项羽所言,一旦踏上征途,便难以再回故土。
我带着江东八千子弟渡江向西,如今却无一人归来。就算江东的父老乡亲们怜悯我,让我称王,我又哪有脸去面对他们呢?
而且,贺龙元帅从桑植率领的数万大军中,除了数千名亲缘旁系,其余全是英勇的少数民族战士,阵容庞大,战斗力强。
虽然这只是我个人看法,但如前所述,贺龙元帅是个性格直爽、慷慨大方的英雄。既然是英雄,自然有豪情壮志,也难免有让人动容的伤心时刻。
二十年间,贺龙元帅不断从桑植招募青年壮丁上前线。但战争惨烈,生死无常,桑植这贫困小县,哪能一次次承受如此重负。
青壮年如同连绵不绝的青草,都说生命力顽强,但回想当年站在桑植山林间,只见秋风呼啸,只有落叶纷飞,红枫满目,再无其他生机。
尽管桑植的英雄或许仅剩孤影,但他们坚韧不拔的气节依然永存。即使人数稀少,那份不屈的精神也会继续传承下去。
1958年,林彪重新涉足中国政治舞台,再次崭露头角,成为了政治领域的一个重要人物。
1959年庐山会议后,林彪的野心逐渐暴露。他竟胆敢找贺龙元帅摊牌,但贺龙元帅毫不畏惧,直接回应说:“你的那点心思,我全都看在眼里。”
“谁支持毛主席,我就会站在他那一边!”这句话清晰地表达了我的立场,我坚决与拥护毛主席的人站在一起。
之后,林彪一伙长期残忍地迫害贺龙元帅。周总理得知此事后,为保护贺龙,安排他和妻子薛明搬到西山居住。
起初,由于周总理的庇护,那些人未敢对贺龙元帅轻举妄动。随着时间推移,他们逐渐渗透并替换掉周总理安排的人员后,才开始对贺龙元帅施加折磨。
看到情况不妙,薛明只能又一次和丈夫搬家。这次搬家后,就连周总理也不知道他们夫妻俩去了哪里。
经过多番努力,他们终于找到了贺龙元帅的居所。不幸的是,1969年6月9日,贺龙元帅在病中逝世,令人悲痛不已。
英雄具备崇高的气节,创造了辉煌的功绩,可遗憾的是,他们往往未能收获与之相匹配的圆满结局。
听到贺龙元帅去世,毛主席和周总理非常伤心。但林彪等人阻拦,贺龙元帅的冤屈一直未平反,连他的骨灰在安葬后也下落不明。
1973年底,毛主席在军委的会议上,再次提起了以前的事情,说:“这事儿咱们得好好聊聊,得有个明确的解决方向。”
我发现对贺龙的处理有误,这件事我有很大责任,必须由我来承担这个后果。
会议结束后,中央迅速将贺龙元帅的平反工作列入计划,着手进行相关的纠正与恢复名誉的工作。
第二年,贺捷生少将给毛主席写了封信,请求帮助寻找她父亲的骨灰。毛主席收到信后,这位历经风雨的革命家也不禁泪湿眼眶。
在党中央及地方同志的协助下,贺龙同志的骨灰安放仪式顺利举行。原定小平同志致悼词,但周总理得知后坚持要来,最终致悼词的任务临时改由周总理承担。
周总理赶到现场,一见到薛明,情绪瞬间崩溃,忍不住当场泪流满面地说:
“我深感愧疚,没能守护好贺龙同志,薛明,这都是我的失职啊!”
看到这一幕,参加仪式的老前辈们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泪,他们老一辈之间的革命情感,真的是既深厚又真挚。
1982年10月,在邓小平和王树声的引领下,中共中央正式决定为贺龙同志全面恢复名誉,彻底平反昭雪。
我们决定撤销之前《通知》中对贺龙元帅的不公平评价,转而高度赞扬他为中国革命做出的卓越且永载史册的贡献。
2009年6月27日早上,按照中央的决定,贺龙元帅的骨灰从北京被移送至他的家乡张家界进行安葬。
这一天,桑植的一位游子,在经历了长久的离家后,终于幸运地踏上了归途,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家乡。
如今,距离贺龙元帅在长征途中告别桑植,已经过去了75个春秋。
他的灵魂能够安葬在家乡,也算是荣耀归乡了!这对他来说,无疑是一种落叶归根、光宗耀祖的完美归宿。
#深度好文计划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