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岁女孩反复高热伴视朦,竟是“猫抓病”作怪

你可能听说过狂犬病,但你知道还有一种叫“猫抓病”的疾病吗?这种病是由一种寄生在猫身上的细菌引起的,如果被猫抓伤或咬伤,就有可能感染。最近,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眼科就收治了一名14岁的女孩,她因为被流浪猫抓伤,导致反复高热、右眼视力急剧下降,经过检查确诊为“猫抓病”。这是一起令人震惊的案例,也是一个值得警惕的警示。 猫抓病的危害不容小觑 据悉,这名女孩叫真真(化名),平时喜欢和家附近的流浪猫玩耍,发病前一个月曾被一只小黑猫抓伤过手臂。当时她并没有在意,也没有告诉父母。不久后,她就开始出现发热、乏力...


你可能听说过狂犬病,但你知道还有一种叫“猫抓病”的疾病吗?这种病是由一种寄生在猫身上的细菌引起的,如果被猫抓伤或咬伤,就有可能感染。最近,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眼科就收治了一名14岁的女孩,她因为被流浪猫抓伤,导致反复高热、右眼视力急剧下降,经过检查确诊为“猫抓病”。这是一起令人震惊的案例,也是一个值得警惕的警示。

猫抓病的危害不容小觑

据悉,这名女孩叫真真(化名),平时喜欢和家附近的流浪猫玩耍,发病前一个月曾被一只小黑猫抓伤过手臂。当时她并没有在意,也没有告诉父母。不久后,她就开始出现发热、乏力、头痛等全身不适的症状。她的父母以为是普通感冒,就带她去了当地诊所开了退热药。但是药物并没有起到效果,反而让她的体温升高到39~40℃,而且持续了一个星期。更让人担心的是,真真还发现自己的右眼看不清东西了。

真真的父母十分着急,赶紧带她到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就诊。经过眼科医生的会诊和检查,发现真真的右眼视力只有指数/眼前20cm(正常视力应该是5.0),右眼视盘高度水肿,视网膜血管迂曲、扩张,盘周渗出,黄斑区有星芒状硬性渗出。这些都是典型的视神经视网膜炎的表现。此外,真真还有左耳后淋巴结肿大的情况。影像学检查也显示她的肠系膜内有多发增大淋巴结。

眼科主任王丁丁医师根据真真的临床表现和详细询问了她的接触史,初步判断她可能患了“猫抓病”。为了进一步确诊,医生又给她做了血液检测,结果显示她体内有汉氏巴尔通体(Bartonella henselae)的感染迹象,并且是近期感染。汉氏巴尔通体就是引起“猫抓病”的主要致病菌。

经过全身抗感染治疗,真真的体温终于恢复正常,右眼视力也逐渐提高。目前她已经出院,在医生的随访监测下,病情稳定。但是如果不及时就医,后果可能会更严重。“如果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彻底,‘猫抓病’还可能引起心内膜、骨髓、肝脏、脾脏、肾脏等器官的损伤,甚至危及生命。”王丁丁医师说。

猫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

“猫抓病”到底是怎么传播的呢?王丁丁医师介绍,汉氏巴尔通体是一种寄生在猫的循环红细胞内的细菌,携带这种细菌的猫通常没有任何症状,但是它们的唾液、血液和跳蚤、虱子等寄生虫都可能含有这种细菌。当人们被猫抓伤或咬伤后,细菌就有可能通过皮肤进入人体,引起感染。刚出生的小猫或幼猫比成年猫更容易携带这种细菌,所以和小猫玩耍的风险更高。

“猫抓病”主要以儿童多见,因为儿童更喜欢和宠物亲密接触,而且免疫力相对较低。一般来说,“猫抓病”的潜伏期为1~3周,最常见的表现是皮肤红肿、脓包和淋巴结肿大。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发热、乏力、头痛等全身不适的症状。如果感染部位靠近眼睛,就可能引起眼部并发症,如视神经视网膜炎、玻璃体炎、前葡萄膜炎等。这些并发症会严重影响视力,甚至导致失明。

那么,如何预防“猫抓病”呢?王丁丁医师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:

注意宠物卫生。定期给宠物洗澡、除虱、打针,避免让宠物接触流浪动物或野生动物。

不要和宠物过分亲密接触。尤其在春季等动物发情季节,要特别注意与流浪猫狗保持距离。不要让宠物舔你的眼睛、口鼻或伤口。

与宠物嬉戏后,及时用流动水和肥皂水清洗双手。洗手前不要揉眼睛、摸口鼻或伤口。

若不幸被宠物咬、抓伤后,可局部涂抹碘酒及酒精,并及时上医院注射狂犬疫苗。

如果出现了相关症状,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。不要自行服用退热药或抗生素,以免延误诊治或掩盖真正的原因。

你怎么看“猫抓病”?

通过这篇文章和网友们的评论,我们可以看到,“猫抓病”是一种不容忽视的传染性疾病,它不仅会给人类带来身体上的伤害,还会给人类带来心理上的压力。作为一个爱动物的人,我并不是想要恐吓大家或者让大家远离动物,而是想要提醒大家,在享受和动物相处的乐趣的同时,也要注意保护自己和动物的健康。

如果你也喜欢养宠物或者和动物亲近,请一定要遵循上文中提到的预防措施,避免不必要的风险。如果你发现自己或者身边的人出现了类似“猫抓病”的症状,请一定要及时就医,并告知医生相关的情况,以免延误治疗或误诊。如果你对“猫抓病”有任何疑问或想法,请在评论区留言,我们一起探讨和学习。



相关资讯